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河南开封统一战线深入实施“五项工程”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4-10-28 来源:开封市统一战线网站 浏览量:

近年来,开封市委统战部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围绕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深入实施“五项工程”,不断增进各族群众文化认同,着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实施理论研究工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离不开理论研究的学术支撑。开封市坚持把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作为基础工作,联合河南大学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独特优势,探索建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学科体系,推动理论研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同时,加强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人文社科科研平台的交流合作,聚焦重点课题,共享信息资源,开展联合攻关。中心成立以来,每年列支经费200万元,先后围绕“黄河流域多民族交融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原地区及黄河流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调查”等重点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和专项调研,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项,出版专著3本,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历史地理空间演变》等论文20余篇,结合河南民族工作实际提出的“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成立河南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多项咨政建议被河南省民族宗教委采纳运用,纳入民族工作谋划内容。

二是实施文化浸润工程。文化是春风化雨、浸润人心的最好载体,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独特优势。围绕建设文化阵地,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机关、乡镇、社区、宗教场所等实现全域覆盖,并在“七进”基础上探索增加“进公园”,利用城市边角地、拆迁腾退地、拆违地等,打造适老适幼、宜游宜观、可憩可玩的“口袋公园”14个,将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故事等版面融入其中,努力将公园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宣传民族团结的综合宣传教育阵地。围绕丰富文化生活,依托“口袋公园”阵地,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月满中秋迎国庆·中华民族一家亲”“墨香迎新春·送福进万家”等文艺汇演、宣传活动50多场,巧妙地将“团结花”绽放在“公园绿”中,融入群众生活,营造浓厚氛围。围绕打造文化精品,以“同吃一桌饭·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进一家门·同饮一河水”“五同”建设为主题,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杂技、歌舞等文艺形式为载体,深入挖掘提炼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创作歌曲《支部印记》、河南坠子《盛世和谐奔小康》、戏歌《我站在汴梁城头唱大风》、趣味文化科普视频《一城宋韵·东京梦华——大宋运动会》、霓裳宋舞《菊美人》、大型现代豫剧《党的女儿》《老屋》、小戏曲《汴京灯笼张》、《义兴勾栏》等原创作品18个,并通过“红色轻骑兵”“欢乐周末”“送戏下乡”等形式到基层演出1100余场,覆盖全市113个乡镇、1816个行政村,观看群众120万人次,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文化源头活水。

三是实施文旅融合工程。旅游是人们感受大好河山、增强文化自信的体验过程,也是各族群众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彼此感情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八朝古都”旅游资源优势,扎实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细落实。着力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引导景区突出展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以“大宋中国年”为主题,围绕过年习俗推出赏花、灯展、游园、庙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年味”旅游活动,打造“民俗狂欢节”、国潮舞狮、打铁花、民俗大巡游等200多个文化节目,让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创造。着力在创新模式上下功夫,以重大节会、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开展“一城宋韵·月月有节”传统文旅活动;依托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展馆和公园、护城河沿岸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长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区建设等平台,用好州桥及古汴河遗址展示项目等资源,打造红色研学系、非遗研学系等十大研学体系线路,2023年累计接待研学团队335万人次,展示传统文化魅力,播撒民族团结种子,赋予文化旅游资源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着力在优化体验上下功夫,会同民宗、文旅部门联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指导清明上河园、大宋武侠城、开封府等各大景区将旅游资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规范完善旅游景区导游词(解说词),精心打造《大宋·东京梦华》《岳飞枪挑小梁王》《三打祝家庄》等大型实景表演,让广大游客在身临其境的美好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伟大历史。

四是实施非遗传承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承载着各族群众的生活烙印,是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开封市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融入保护和传承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过程,运用非遗方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中华民族故事。推动非遗进景点,组织170余项非遗项目走进龙亭公园、翰园碑林等八大热门景区,举办“正月十五闹元宵·百家非遗进景区”“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中国·开封宋文化非遗节”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推动非遗进社区,开展“欢乐周末+非遗市集”系列活动,“原汁原味”表达非遗内涵,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体验剪纸、汴绣、面塑等非遗技艺,欣赏宋词乐舞、渔鼓道情等非遗展演,品尝鲤鱼焙面、灌汤小笼包等非遗美食,先后举办活动20期,展出非遗项目100余个、1800余次,有效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非遗进校园,将开封9个国家级、29个省级、14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入各级学校的体育、美术、手工等课程学习内容,开设撂石锁、黄派查拳、宋室风筝等非遗专项课程11项,邀请30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学校巡回介绍和展示非遗文化,并依托学生社团、课后服务等载体,对豫剧、开封盘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学习推广,在青少年心中从小种下增进文化认同的种子,筑牢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五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党政干部的能力水平、本领大小直接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成效。开封市将构建党政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摆在加强民族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组织党政干部轮流到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蒙藏学校旧址)等地现场参观学习,定期举办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培训班暨“互观互学”现场观摩活动,在学习交流中提升能力素质。突出全覆盖教育培训,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集中轮训、网络学习、调查研究、专题讲座、举办大讲堂等方式,不间断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教育培训,实现基层干部民族工作培训全覆盖。用好特色化地方资源,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等教学阵地作用,围绕“宣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开设各类培训班次33期,累计培训市县乡村各级干部6000余人次,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民族工作能力水平,努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09-2024 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皖ICP备1100953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 徽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