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聚焦服务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合作、共赢新局面。以开展“四个走进”、深化“四项机制”活动为抓手,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为广大民营企业搭建赋能平台,以更新的模式、更实的举措、更有效的方式,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走进部门 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
一是开展政企交流。根据各部门职责,主动对接,邀请不同行业和产业的民营企业家参加,与有关部门开展“面对面”交流,为民企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做到便利企业、服务企业。通过走进部门活动,搭建政企沟通载体,推动政府和企业双向奔赴、共谋发展,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工作机制流程,减少企业办事成本,致力于解“企”之困、与“企”同行、助“企”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是推动政策落地。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及时宣介相关政策法规知识,帮助企业把握政策动向、准确理解政策、用好政策,用行动关心企业发展,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组织民营企业走进杭州市经信局、市审管办、市科协等部门,为企业宣讲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科技扶持民企等政策,切实为企业解难题、纾困点,助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三是着力解决问题。认真聆听企业诉求,收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反馈党委和政府、各职能部门,更好架起政府与企业间桥梁。努力营造尽心服务企业的环境,完善企业诉求收集、反映、跟踪闭环管理处置的机制,着力推动解决民企热点、难点等问题,切实让民营企业“找到家的感觉”。
走进企业 深化民营企业合作机制
一是学习先进经验。建立民营企业合作互助机制,推进知名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融入、双赋能、双促进、双提升”目标。组织民营企业代表参观行业领军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模式、市场开拓等成功经验,激发企业内部改革与创新活力,引导民营企业对标提升,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整体竞争力。
二是实现产业链合作。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打造产业集群效应,大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需求更加多元化,可带动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合作和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协同带动集群整体效应,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三是开展知识讲座。开展“民营企业评最满意银行”发布暨“金融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推进会。先后邀请专家学者和头部企业负责人为民营企业作“开展AI引领产业变革,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等演讲,分享先进经验和创新思路。
走进平台 深化融合创新发展机制
一是构建新模式。注重跨行业、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不同行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交流,融合创新,共同探索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以搭建平台、资源整合,全方位对接,形成可合作的产业链条。此外,在促进协同创新上发力,鼓励企业参与产业联盟或集群建设,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二是开辟新赛道。组织开展“科创未来”搭建供需平台,做到资源共享,帮助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拓展市场空间。推动国企与民企深度对接,持续深挖项目资源,促进双方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协同发展。此外,还开展“科创未来”助力民营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项目对接会活动,共300多位企业家参加。
三是开拓新市场。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举办企业家“走进科技产业投资”策略分享会,近60位企业家参与,促进产业园区、孵化器等资源共享,推动技术交流、项目合作、资本对接,让投资企业瞄准科技产业,目前已成功孵化上市多家科技型企业。
走进区县 深化系统部门联动交流机制
一是助力民企“出海”。通过联动扩大交流,凝心聚力促发展。举办2024第九届“民营企业牵手‘一带一路’国家对接交流会”活动,来自“一带一路”15个沿线国家(地区)驻沪外交官、商务官员和商务机构代表参加,活动邀请民营企业介绍海外投资案例与业务成果,同时收集相关信息汇编成册,为有意愿“出海”的民营企业提供指南,助力民营企业稳健“出海”。联动省、市、区三级工商联,共同开展“携手浙商行天下”产业对接会活动,有效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上下协作、资源共享,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实惠、互利的资源和信息。
二是做实金融惠企。深入开展“金融惠企再出发”工作,推动银企双方就金融服务需求展开互动交流,并根据每家企业不同的情况提出具体举措,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先后与建设银行等15家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惠企合作关系,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提升活动实效。促进系统联动,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提升企业家的能力水平和行业影响力。推动部门联动,会同杭州市经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审管办等部门共同开展主题活动,先后组织交流对话、政策解读、经济形势研讨会,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服务体系。强化工作联动,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合力完成重要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