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市鹿城区充分把握建组织、创基地、助发展、扩力量等关键,以同心荟品牌打造为抓手,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由“单兵自转”向“协同共转”转变。目前,全区建成各级同心荟17个。其中,有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1个,省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同心荟)2个。
突出群体“强组织”,党建统领聚合力
鹿城锚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点,坚持党建引领、层层拓面,凝聚“三股力量”共同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同心荟)建设,实现区、镇(街)两级全覆盖。
第一股是党委力量。鹿城将同心荟建设纳入区级、镇(街)年度统战工作重点任务,指导14个镇(街)开展“一地一品”差异化创建,并予以财政保障。
第二股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力量。聚焦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主动“揭榜”,与部门、属地联建同心荟。目前,已建成的17个同心荟涵盖区、镇(街)两级,辐射数字、电商、文创、非遗、网络、消费、服务等行业。
第三股是专业力量。通过统战搭桥,促推行业专家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力量由“两两相加”到“精准相融”。比如,打造“科学家+企业家”创新联合体搭线创客与学者,推动签订4家科教融汇基地共建协议,培育新农人;依托鹿城新联同馨汇·同心荟,打造“温小侨”国际夏令营研学地,与华文教育实现融合发展。
突出成果“快转化”,分类打好特色牌
根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行业背景、文化属性、人群分布等差异,鹿城分类打造五大类别同心荟,进一步释放经济、文化等效益,共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
其中,“孵化型”同心荟突出“统战+电商”特色,侧重培育数字创客。依托全国首家鞋靴产业集聚的电商综合基地,鹿城建设抖音之家·同心荟,一方面助力直播电商群体入驻,另一方面做好本行业人才创客的孵化工作。目前,该基地入驻团队超1000家,借助基地运营赋能、主播流量加持,月均GMV超1亿元,累计GMV破25亿元。同时,基地还与10所本土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训超2000人次。
“联盟型”同心荟突出同区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共享共建。在城市科创园,鹿城建立新新之家·同心荟,匹配同心驿站、同心会客厅、同心家园、城市书屋、心理咨询室等5大功能场景,联动“三师”(律师、注册会计师和税务师)、金融等团队推动资源共享,为园区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精准服务,累计助力打造研发中心32家,开展讲坛等活动惠及9000余人次;在七都商盟·同心荟,一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你出场地、我出资源、共享流量”,培育“慢七都”商文旅IP,催生出非遗工坊等个性基地51家,策划引流视频120余条,入选全区实施产业融合提质工程的重点项目。
随着温州千年斗城传承复兴,文化、文艺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舞台愈发广阔,“文化型”同心荟应运而生。鹿城聚焦非遗,建成瓯越文化特色同心荟,以“手艺人”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同心荟就是其一。该同心荟凝聚了200余名民间手艺人,致力于温州工艺美术、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相关人员代表先后斩获百鹤杯金鼎奖、百花奖金奖等17个奖项,打响了温州文化美誉度。
“服务型”同心荟致力于推动资源、服务下沉,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难纾困。比如,依托新联心之家·同心荟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已应需为50余家企业送去价值100万元的“三师”礼包,接受咨询事项60余件,助企化解问题30余个;鹿港新悦汇·同心荟嵌入企业、文化、健康、教育、联谊五大服务功能,为入驻楼宇的67家企业、2000余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增值服务;鹿城E咖·同心荟启动“鹿力红人”计划,以“农业+互联网+市场”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帮助200余农户直播带货增收100多万元。
此外,该区还培育了如双井坊、大南里·新创营、218婚博荟等“青创型”同心荟,为青年创客构建排忧解难、资源共享的统战家园。
突出力量“可持续”,引领扩大朋友圈
近年来,鹿城以“有为+有位”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持之以恒抓好引、育、用三大工作。
引,就是“红色引领”。鹿城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党外代表人士培训、鹿力同心大讲堂年度安排,指导各同心荟打造新联智享会、网联“E课堂”等思政引领工作品牌,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打造便捷管用的学习圈。
育,突出“人才蓄水”。鹿城把人才培育作为年度工作重点,每年依托组统联席会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等,加强统战部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做好人才发掘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列名联系制度,通过常态慰问、实地走访、电话联络、活动参与等方式,加强党委、政府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的联谊交友。
用,则是支持“参政议政”。鹿城重点做好代表人士和优秀人才政治安排、社会安排,同时打通政党协商、议政直通车、鹿力同心·我建言、同心献策、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围炉煮茶”等多样参政议政路径。目前,全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7人,2024年撰写课题报告、提案建议50余件,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关心的热难点问题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