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同心出彩·民营经济十大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促进“两个健康”。
坚持宣传与示范并重,增强企业信心
充分尊重民营企业意愿,发挥民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引领、加强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理念引路,打消思想顾虑。市委统战部协调金融部门定期汇总企业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取得良好的推介效果。2021年以来,组织召开企业家交流活动100余场次,邀请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代表性强的企业分享经验,现场解答企业问题,帮助企业廓清迷雾、澄清认识、坚定信心。联合市工信、金融等部门,通过省级有关部门、各类投融资机构等,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助推企业上市”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活动55场,帮助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提高民营企业推进治理结构转型的积极性。
突出标杆引领,坚定发展决心。根据《新乡市百亿企业培育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选取11家管理规范、主业突出、发展前景好的重点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对标提升。目前,已有4家企业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加快推进“规改股、股上市”进程,根据《新乡市“登顶太行”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革,落实扶持奖励政策,鼓励支持企业股改,通过上市引入股权投资。2021年以来新增上市企业6家,新乡市A股上市企业总数达到8家。
突出政策引导,改进服务支持。围绕民营企业在企业制度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成本提高、效率降低等问题,明确“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的政策举措,有效减轻了企业和股东个人一次性缴纳税款的资金压力。针对部分民营企业反映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依托河南省中介机构“白名单”,鼓励中介机构在新乡市设立分支机构并参与企业改制,对企业进行跟踪式辅导。对服务好、企业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列入重点工作名录,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外部环境。
坚持培强与扶小结合,强化工作支持
坚持培强与扶小“两手抓”,以规上企业为重点,兼顾规下优质企业,打好政策“组合拳”,夯实改革根基。
着力培优培强,全力支持重点规上企业提质增效。建立重点上市企业后备库,从规上企业中遴选一批引领性产业集群企业和制造业头雁、创新龙头、细分领域冠军企业等,着力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共确定河南省上市后备企业32家,新乡市上市后备企业64家,市、县两级建立了服务专班,根据后备企业需求一对一明确服务专员,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强化后备企业要素保障,在项目用地、用电用气、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实现应保尽保。引导后备企业参与环保绩效分级并申请A级企业或引领性企业,降低环保限停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引导金融机构为后备企业制定综合融资方案,开展灵活多样的组合融资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发展。
着力育精育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持续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加强服务与政策支持,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困难。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均给予资金奖励,目前市本级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955万元。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有效期内的设备、软件投资,按照省级财政补助金额给予配套支持。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5家,数量均居全省第2位。
着力领路护航,同步指导具备条件企业加快改革进程。对于规上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具备改革条件的企业,分类型、分步骤推进改革。规上企业以上市为目标,聘请专家组建服务团队,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历程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在明晰产权结构、规范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参照上市标准,开展专业咨询指导。制定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评价考核细则,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企业资料进行考核评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市县两级服务专班为企业股份制改革积极提供服务,截至目前,累计组织调研和协调会近100场,协调解决企业股改、上市等问题80余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加强内部风险管控和精细化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实施规范提升,逐步完善治理。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范程度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高,营业收入利润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坚持指导与服务统一,推动降本增效
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持续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做好“后半篇文章”。
深化党建引领。在引导企业按照《公司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健全民营企业组织制度,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立民营企业党组织4325个,其中重点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70%,选派党建指导员1997人,覆盖民营企业2707家,党的工作覆盖率达90%以上。
加强创新驱动。发挥新乡高校优势,建立完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金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深化校地合作。2021年以来,全市13所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亿元。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过程中,遴选管理规范、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现代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服务指导,积极落实研发投入补助等政策。
强化人才支撑。深入梳理企业人才需求,成立由“一地、六校、四所”组成的新乡人才战略联盟,2021年以来累计延揽各类人才14万余人。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认定各类人才731人,奖补资金7400余万元,着力搭建企业高层次人才供给库。充分利用新乡职业学校专业优势,输送各种专业技能人才,实现产教融合。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技能培训工作,开展高技能人才“牧野工匠”认定和“新乡市技术能手”评选工作,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7218人次,认定企业技能人才9.05万人。
注重文化浸润。深入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培训,不断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推动企业由传统“家族文化”向先进“企业文化”提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共有379家企业帮扶全市419个村,实施兴村项目490个,投资总额12.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75亿元。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工社会保障等社会责任,依法合规经营,不断增加企业运营透明度,将诚信守法理念落实到企业运行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