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委统战部(民宗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创新提出以“爱国爱教美、文化润教美、教风建设美、生态文明美、平安和谐美、数字智治美”以及“政治品格好、遵规守法好、安全责任好、文明教风好、文化传承好、服务社会好”为主要内容的“六美”宗教活动场所暨“六好”宗教教职人员(场所负责人)培育活动,扎实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在湖州走深走实。
高精度聚焦,勾勒愿景又美又好
制定六美标准。聚焦“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建设要求,在基层推行我国宗教中国化实践载体,创新提出以“爱国爱教美、文化润教美、教风建设美、生态文明美、平安和谐美、数字智治美”为主要内容的“六美”宗教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全力打造一批先进典型“六美”宗教活动场所,不断推进湖州宗教与美丽湖州建设相适应。制定六好标准。围绕全面从严治教工作要求,努力提升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及教职人员综合素质,创新提出以“政治品格好、遵规守法好、安全责任好、文明教风好、文化传承好、服务社会好”为主要内容的“六好”称号的场所负责人及教职人员培育活动,力争培养一批先进典型宗教界人士,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宗教健康传承。制定指标体系。探索制定“六美六好”的指标体系,将“六个美、六个好”作为一级项目,并进一步明确了57条二级项目、121项三级量化指标,每个二级项目和三级指标都列明具体的可操作性内容和指标明细,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精准化推进“六美六好”建设,将宗教中国化建设从定性要求向定量评价转变,实现了建设和培育任务的体系化、项目化、指标化。
高站位谋划,科学布景有理有序
锚定方向,制定实施方案。聚焦宗教活动场所主阵地建设和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教职人员)关键人培育,突出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等改革任务,制定《湖州市“六美”宗教活动场、“六好”宗教教职人员(场所负责人)培育实施方案》,对“六美六好”培育任务、工作要求、时间节点等作了全面谋划部署,有效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建设在湖州落地实践。系统布局,全域分步实施。提出“一年谋篇布局,二年铸造品牌,三年全面提质”“重点场所示范推进、其他场所全面推进”的思路,绘制“六美六好”蓝图。每年年初分解指标、细化任务,每季对标推进。把握标准,动态量化培育。注重效果导向,准确把握标准,创新评价形式,由乡镇(街道)结合日常安全巡查、检查,每月进行动态提醒,年终进行评价总结。
高效率推进,培育场景可感可及
强化主导作用聚合力。构筑上下联动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相关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属地乡镇(街道)党委、各宗教团体的作用,形成市级牵头抓总、区县分头落实、乡镇(街道)和宗教团体共同参与的组织架构,常态化开展定点式政策指导,确保高质量推进、取得真正实效。激发主体作用添活力。强化宗教教职人员(场所负责人)作为建设培育主体的思想认识,各级民宗部门通过动员部署、业务培训、互观互检等活动,让宗教界在观摩学习中找短板、在交流中学经验,提升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发挥主评作用强动力。将“六美六好”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分层分级制定评价办法、健全评价体系。出台《“六美六好”培育复评方案》,按照“对标建设、审核入围、提升培育”等步骤,不断健全长效机制。
高品质落地,美好实景出新出彩
坚持示范化引领,营造“六美六好”氛围。每年组织一批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宗教活动场所自主申报建设培育,并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对象,通过重点指导、结对帮扶、查漏补缺、对标提升,进行全过程跟踪培育。每个重点场所均按照全市统一的设计标准,规范“尺寸、颜色、样式”要求,制作“六美六好”展示标牌,已首批建成“六美”宗教活动场所89家、培育“六好”教职人员(场所负责人)55名。聚焦中国化主线,提升“六美六好”质效。以“融合培育+一体化推进”方式,将121项三级指标与“政治引领”“教义阐释”“平安建设”等省级宗教中国化指标体系相互融合,探索出一条“六美六好全域化、全域六美六好中国化”的建设途径,实现了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场所制度管理得到新完善,场所环境面貌得到新改善,教职人员能力素质得到新提升,社会服务意识得到新强化。铸造特色化品牌,树优“六美六好”样板。积极鼓励各教派、各场所大胆进行创新,努力培育特色、展现亮点,不断唱响“六美六好”工作品牌。如佛教将“生态建设”有机融入“六美六好”培育,高规格召开多场次“生态寺院建设全国研讨会”,高质量结项国宗局生态课题。全国率先试行的《僧众着装仪表规范办法》,写入中国佛教协会2024年工作要点;道教围绕正一派驻观试点,全国率先制定并发布《道教正一派驻观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基督教突出赵紫宸神学思想研讨、徽派建筑改造、庭园式建设等,成功举办“赵紫宸神学思想和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