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赛道

发表时间:2023-07-07    阅读次数:4215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规模化、高质量快速发展新阶段,近期,国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未来5~10年仍将是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前不久,省委召开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近年来,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布局日益优化,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赛道。

安庆现已汇聚了江淮、振宜及雷萨3家整车制造企业,规上零部件企业近60家,初步形成以整车制造为引领、汽车零部件为基础和支撑、汽车服务业为补充的汽车产业体系。2022年,我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值达277亿元。同时,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规模不够大,整体竞争力不够高,零部件产业发展不足,研发方面创新能力不够强,车生产受政策和市场影响波动较大等问题和困难。因此建议:

一、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新能源汽车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重点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最终形成贯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的创新链条,实现研发投入、产出、专利、体系全方位的提升,为实现新能源汽车工业现代化提供可持续的、强大的驱动力量。

二、完善产业结构体系,强化产业链安全。建立行业动态监测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设立市级新能源产业链投资基金,共同推动从材料应用、技术升级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推进自主可控、协调高效、适应现阶段发展的产业链体系建设。打造整车带动、整零协同、后市场培育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围绕整车项目,不断聚集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快提升本地配套率。推进建设振宜二期、江淮二期、美的威灵等项目。围绕电池、电控、电机和车身结构轻量化,引导企业开展新工艺研究,形成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孵化和培育智能网联产业,支持本地整车企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引导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发环境感知、决策、执行、通信等领域产品并形成竞争优势。

三、加速建设开放新高地,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参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加强与东盟、中亚等国家的电动汽车标准化交流,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走出去”。通过组织国内企业参与国家间定期或不定期合作会议,提升技术、管理等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品牌影响力。继续加强与跨国企业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成果,如智能驾驶技术、先进传感器、车载系统、芯片等;积极开展与跨国企业的各层次技术合作,联合研发突破汽车相关核心关键技术瓶颈。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购置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加快公务用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新能源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原则上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全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住宅充电停车位不低于30%,新建住宅小区及公共停车场车位应100%预留安装条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充换电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五、着力培养技能人才,营造汽车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强做优我市职业教育集团,职业院校适时科学设置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强化技能人才培育,完善“产教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师徒传承”制度,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者大军,夯实优势产业发展人才基础。宣传推介“皖西南风景线”汽车自驾运动游精品线路和中联、彩虹瀑布、巨石山等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引导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汽车运动爱好者、消费者加入其中的文体活动。建设汽车文化,积极举办或承办各类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展销等方面活动,普及现代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助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潘连宇  民进安庆市委会)


版权所有: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2009-2016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皖ICP备110095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