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科学推进城市生命线项目建设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发表时间:2023-11-17    阅读次数:4431

城市生命线是指燃气、供水、电力、通信、桥梁、电梯、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与城市功能和民众生活密不可分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我省推出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国家住建部向全国推广。我市于2022年初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于今年6月9日完成验收,实现风险可视化展示监测智能化感知风险联动化管控等建设目标;二期工程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管理水平,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市农工党组织调研组走访我市城市生命线管理平台,实地考察合肥清华学院以及全国城市生命线建设先行先试示范点成都市,深入分析问题短板,提出对策建议。

一是顶层设计统筹需要加强。城市生命线内涵丰富,目前已入库4885.2公里地下管网信息,累计布设各类智能物联感知设备6532台,二期项目计划布设各类专项前端物联感知设备17231台,实现对燃气管网、供水管网、水环境、消防、综合管廊等密闭空间全天候、全时段、全要素动态监测。单个或少数部门无法高效率、高质量完成项目的建设实施和后期的运行调度,市级层面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资源整合。

二是后续建设模式需要明确。根据《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的意见》(皖办发〔2021〕22号)精神,省级层面对各市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项目建设统一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应,但二期建设模式尚未明确。城市生命线项目涉及内容较多,技术、架构较为复杂,若缺乏可延续的建设运维模式,不仅影响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影响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合肥模式、安徽样板’”品牌的战略布局。

三是项目建设资金需要落实。调研的合肥、成都等两个先进地区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投入我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项目投入资金1.05亿基本来源于专项债,地方负担较重,且决策程序长二期项目资金为1.16亿元,如果仅靠专项债投入,资金来源单一后续建设将面临巨大压力

四是安全产业布局需要加快。省委省政府提出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要“打造千亿产业、拓展万亿市场”,2023年组建了安徽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发展集团,建立了产业发展高位推进机制。合肥市将城市安全产业作为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2022年,城市安全产业链实现营收115.4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1.54亿元我市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仅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加快公共安全产业布局,融入全省一盘棋,借势培育、发展和壮大我市公共安全领域企业。

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工程统筹。在体制机制深入借鉴“合肥模式”,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设立“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机构,以防范化解城市各类风险隐患为核心,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为目标,聚焦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等要素以“统筹规划、整合利旧、分步实施”为原则,统筹全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等工作,常态化发挥高位统筹调度优势,聚合应急管理领域力量,更好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二是丰富应用场景。目前城市生命线应用场景集中在供水、排水、燃气、桥梁等市政领域,下一步要聚焦工商用户、公共建筑、城市照明、综合管廊、污水治理等需求,推动城市生命线向燃气用户终端、瓶装液化气、水环境治理、以及消防、窨井盖、热力、综合管廊、城市照明等更多领域拓展。把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助力宜居韧性城市建设。

三是创新融资模式。充分利用政策性投资工具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采取BOT建设-经营-移交、TOT转让-经营-移交、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投融资方式,撬动更多资本投入。充分发挥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公司的牵头主体作用,推动多元化项目建设投资模式。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相关融资方案业务指导帮助协调,推动方案尽快落地。

四是带动产业发展。安全产业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消费端旺、逆周期性特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亟需借此风口“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引导我市公共安全领域上游生态企业与安徽省生命线安全产业集团加强合作。同时,聚焦软件开发、智能制造、安全装备、物联网等关联企业,积极引进公共安全领域生态企业落户安庆,带动市公共安全领域企业发展壮大。撰稿/初审:何平 复审:李亚 终审:储登界)


版权所有: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2009-2016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皖ICP备110095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