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发展新质生产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 安庆:循“新”出发 向“新”而行

发表时间:2024-04-17    阅读次数:620

2023年,安庆市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05.1%,居全省第2位;全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554.8亿元、同比增长120%,居全省第4位。

  实施高企、科企“双倍增”工程,加大前沿技术企业、平台和项目招引落地,全力以赴做好院士项目服务……今年以来,安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着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阔步前行。

    让企业“站C位”“唱主角”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企业“站C位”“唱主角”。

  作为全市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庆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多年来先后“入孵”300余家不同类型的企业,60多家初具规模的生产型企业从这里“毕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这里既是“摇篮”,更是“学校”。

  “创业中心为我们减免了场地使用费,同时在申报发明专利等方面都有政策补贴,这对早期的公司来说有成本优势,让我们得以在这里潜心钻研。”安庆市绿巨人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博说。

  绿巨人是一家专业从事污水、废弃、噪声等环境工程项目咨询、设计、施工的企业,自2013年入驻孵化器以来,该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发展的“生命线”,在“真金白银”的奖补政策激励下,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入孵”第三年便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如今,该公司拥有80多项发明及实用型专利,年产值近2000万元,多项技术国内领先。如该公司研发的物化与高效厌氧生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使神经多肽制品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超99%,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的超滤装置膜集成系统日处理规模达到300吨,超滤系统处理量全国领先……

  “我们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招商、财税、人才引进、运营指导、创业培训、投融资、资源对接等全方位优质服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安庆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法人代表王海鸥说。

  近年来,我市着力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高企业—上市企业—领军企业”创新主体链条,按照“招引一批、培养一批、辅导一批”原则,打造科技企业成长企业梯队。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行动,壮大新兴力量,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中小微企业集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形成基础力量,扩大行业领域,构建以工业企业为主体、技术服务业跟进、农林企业补充的高企培育体系;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培育领军力量,着力扩大5亿级高企、10亿级高企的梯队,培育50亿级高企,推进各类创新要素向科技领军高企集聚。

  目前,安庆已集聚国家级产业园区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2家,省级产业园区10家、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12家,“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的综合性创新园区集群基本形成;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39家、745家、122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92家,均居全省前列。

    推动科研成果从“1”走向“100”

  “这是以水热法制备的磷酸铈催化剂,在特定温度下对六氟化硫降解率可达100%。”4月9日,在安庆市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大气污染控制平台研发人员罗猛正在实验一种大气污染气体降解催化剂。作为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六氟化硫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中,但因其可在大气中存在超过3200年,被列入国际强制减排气体。

  “目前国内对六氟化硫气体降解催化剂研究较少,但是未来随着电力工业设备老旧,存在气体泄露的风险,因此开展相关降解产品的研发很有必要。”罗猛介绍,目前已研发出7种催化剂,目前正优化配方,让降解条件更容易实现。

  该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是安庆与浙江大学共建的产业创新平台。依托浙大优势特色学科,该研究院已建成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控制、工业智能控制与优化、设施农业5个科研平台,设立并组织实施“市政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研发”等平台专项研究项目5项,授权国家专利20件。

  从实验室中“诞生”的科研创新成果,只有密切结合实际应用才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位于迎江经开区的安徽清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纳滤膜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2022年,在研究院的帮助下,该公司与浙江大学开展合作,成功制备出以无纺布为支撑层的高渗透性复合纳滤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对进口无纺布支撑材料的依赖,目前企业生产的反渗透与纳滤膜新材料已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

  “通过与浙江大学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产品迅速产业化并走向市场,为企业新增产值800万元。”该公司研发部经理赵立新说。

  2023年以来,市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先后推动以无纺布为支撑的纳滤膜材料制备技术、基于基因沉默的户尘螨高效杀灭技术、设施轻简自控无土栽培技术等8项科技成果在宜落地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从‘1’到‘100’跨越的关键环节。要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就必须盯紧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关键。”市科技局成果转化科科长黄勇说。

  近年来,安庆紧扣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扎实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持续抓好技术合同交易,着力链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安庆国家高新区、安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一批“国字号”园区载体落子安庆;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浙江大学安庆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中棉所长江科研中心等一批产业共性创新平台布局安庆。

  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554.82亿元、同比增长120%,位居全省第4位。其中企业吸纳243.57亿元,输出255.08亿元。

    促“最大变量”成“最大增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如何主动识变应变、谋划未来,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是关键。

  今年,安庆市将以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为抓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安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抓创新型城市建设。落实创新型城市工作目标、推进创新型县域建设、支持安庆高新区等开发园区争先进位,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域、创新型园区区域协同的统筹格局。规范安庆石化、安庆电厂、振风、振宜等重点企业在安庆研发投入归集,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等加大研发投入。

  抓产业创新发展。聚焦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产业链,以应用场景开放为牵引,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围绕全市重点产业、新赛道,重点招引科技型、成长型的“种子”和“树苗”项目,加大人工智能、双生、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产业等前沿技术企业、平台和项目招引落地,实现对重点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

  抓企业提质增效。持续实施高企、科企“双倍增”工程,全力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高效创新的科技型企业群;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用好增值税减免、省创新券等政策,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力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抓科创生态营造。支持太湖、潜山等县(市)争创省级创新型县。扎实推进科创平台建设,争创省(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力争年度新认定省级科创平台30个,全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超280亿元。

  抓院士项目推进。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促成一批院士项目洽谈、签约、开工和投产。发挥院士智库作用,服务孙丽丽院士领衔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安徽化工新材料基础产业提升战略研究”,助力化工新材料、汽车用电子化学品、功能膜和特种纤维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向新质生产力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安庆正在打开一扇充满机遇的未来之门。(全媒体记者 余永生)


版权所有: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2009-2016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皖ICP备110095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