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0-06-22    阅读次数:3900

安庆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居民对此工作十分赞成和关注,但经过对大观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我们发现老旧小区改造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作为安庆市老城区,大观区大部分小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状况差、物业管理缺失等突出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各异,任务繁重,区政府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攻坚、倾力推进, 2016、2017年共完成宜园、市府、等七个老旧小区改造。2018年采取PPP模式对花亭南北村、四方城等6个小区进行了改造。2019年继续采取PPP模式对大观亭、旗杆等9个小区实施了改造。2020年将完成分龙巷、干校小区、畜产公司宿舍及石化一村、三村、四村等10个小区改造。至2020年底,将累计改造老旧小区32个,完成投资4.28亿元,改造小区面积250.72万平方米,惠及老城区居民9.87万人。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筹协调力度有待加强。一是规划设计缺乏与街道、社区的沟通。设计过程中前未广泛征求居民、社区及相关方面意见,相关街道未全面掌握设计情况,社区基本不掌握设计情况,致使有的规划设计存在盲点。施工中项目改动没有及时向街道社区通报。施工完成后未向街道、社区及环卫处等单位提交竣工图纸,为后期工程维护带来不便。二是路灯管建需进一步加强协调。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与区城管、市路灯管理所的沟通,导致一些安装的路灯无法正常使用。三是小区拆违缺乏统一调度。拆违工作靠一方力量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拆违范围大的小区和“钉子户”,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

(二)项目改造存在缺项漏项。与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改造标准不一2016、2017年的改造大都只停留在小区路面、下水道的修补上,诸如落水管破裂、废弃管线未清理、违章建筑回潮、外立面脱落、消防设施不全、化粪池漫溢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二是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老旧小区还存在配套基础设施较为缺乏、无障碍设施覆盖面不够、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较少、停车位布局不优等问题。三是存在改造“空白”地段。部分单位自管房虽然早已私有化,但仍因自管性质而未被纳入改造范围,给小区改造留下空白点。四是小区的物业配套用房没有同步移交

(三)管养机制尚待建立。老旧小区因为建成年限长,基础设施差,且居民购买物业服务意识淡薄、物业公司不愿进驻。街道、社区只能在政府的补贴下承担日常保洁,不仅增加了街道办和社区工作负担,也不利于小区长期管理。采取PPP模式改造的小区,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10年管养维护期,而非PPP模式改造的小区,现按职能划分由区城管局负责硬件设施维护,但在人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难以独自承担长期管护的重任。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与百姓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问题,“造”的是党委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为此,市民进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府统筹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街道社区协同推进、居民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层层包保,压实责任,把老旧小区改造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具体工作中,要对群众反映的自管房未纳入改造范围、违章建筑拆除难度大、路灯建而不亮、设计过程中街道和社区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加强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厘清思路。老旧小区改造既重面子更重里子。既要做好小区的立面、绿化建设、道路黑化等外部环境改善,也要对楼道环境、管线整治等内部细节进行全面提升。要既改硬件更提软件。要在综合考虑并优化停车位、无障碍通道等小区配套设施基础上,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努力为广大居民营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宜居环境。“风景”也有“盆景”。对符合条件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维修、维护、改造工作,可以与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注重风貌的协调,努力打造具有安庆特色的街区文化品牌。

(三)进一步完善管养机制。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小区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作用,采取引入物业管理、社区兜底、居民自治等多种模式完善物业管理:条件较好的小区可以由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一些独栋和较小的小区可以是业主委员会自治,二者之外,对已完成改造的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政府必须对小区管理进行托底,也就是社区进行最低程度的物业服务,包括垃圾清运、绿化基础维护等。以上三种形式,在现阶段可以各自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注重盘活小区资源,增加小区“造血功能”,为后期维护管理提供资金保障。(民进安庆市委)

版权所有: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2009-2016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皖ICP备110095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