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遂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4321工作法”,始终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围绕中心大局,广泛凝聚合力,引导全市3700余名民主党派成员发挥特色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遂宁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贡献力量。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落实责任制度。遂宁市委扛牢政治责任,先后出台《中共遂宁市委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中党员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办法》,市委每年研究多党合作工作10次以上、开展政党协商6次以上,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党外人士座谈会,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有效引领民主党派成员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优化工作制度。市委建立完善建言献策“直通车”、意见建议督办反馈、协商成果跟踪转化制度,已经形成年度计划优先审议、意见建议优先办理、督促督办优先跟进的良好态势。近年来,全市党外代表人士提出的100余条建议被市委采纳,300余条建议得到相关部门推动落实,《关于争取海军新列舰命名“遂宁舰”的建议》,促成“遂宁舰”列装服役;《关于加强遂宁市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建议》,促成市政府投资1.55亿元,建成市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并发挥效益,惠及群众80余万人。三是强化保障制度。遂宁市坚持常态化开展组织、统战“双月”沟通活动,创新实施党外干部“三跨”工程,51名党外干部交流提拔到重要岗位任职,69名党外干部选派到经济战线、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挂职锻炼。把市直民主党派工作经费纳入预算,每年保障专项经费160万元。
二、聚焦中心大局,开展“三大行动”。一是开展内引外联“四个一”行动。深入开展“汇报一次工作、争取一批资金、引进一批项目、达成一批合作”的“四个一”行动,支持各民主党派积极争取党派中央、省委会大力支持遂宁经济发展。民盟中央协调将总投资169亿元的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纳入全国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清单中期调整,破解遂宁群众多年用水难题;民盟中央、民建中央协调水利部,为白鹤林水库、梓桐沟水库等武引蓬船灌区工程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22.3亿元;民建省委会争取到省电力公司农网改造、城网改造专项资金1.9亿元,为经济发展赋能增效。二是开展项目落地“三个优先”行动。坚持供给优先、配置优先、服务优先的“三个优先”,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发力,先后在遂规划建设“盟遂合作乡村振兴示范区”,覆盖272平方公里,实施项目41个、投资140余亿元,已建成全国最大食用菌产业集群,日产食用菌500余吨,年产值20余亿元,带动周边6000余名群众就业;通过民盟牵线搭桥,促成安居区人民政府与长水教育科技集团签约战略合作协议,投资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区。三是开展创新实践“基地+”创建行动。坚持“体现特色、创建一个、带动一批”,探索“基地+”多党合作模式。先后建立“基地+乡村振兴”、“基地+参政议政”、“基地+文化艺术”等多党合作实践锻炼基地30余个,成功创建民盟中央参政议政调研基地、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基地等6个国家级基地,全面展示“党派得锻炼、地方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合作成果。
三、突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作用。一是发挥“盟遂合作”产业优势。以“盟遂合作”赋能天然气产业发展,将支持遂宁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列入“盟遂合作”的重要内容,民盟中央、民盟四川省委会与中共遂宁市委签订《推动建设“东方气都”帮扶备忘录》,促成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遂建立工作室,助力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东方气都”。2023年,遂宁市能源化工和锂电新材料产业完成营收763.5亿元,同比增长10.5%。二是发挥“农遂合作”医疗优势。以“农遂合作”赋能医学医疗事业发展,先后建成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等5个医疗中心,600余名党外知识分子入驻中心,服务范围向周边“两区六县”扩展,惠及超1200万名群众。2023年,异地参保人员在遂就医购药120.4万人次,同比增长54.24%。三是发挥“建遂合作”职教优势。以“建遂合作”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先后促成川渝中华职业教育社和遂宁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遂宁建设“川渝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试验区”,签订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重大项目24个,投资总额274.4亿元,到2030年,全市各级职校在校学生将达到10万人,为实现遂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