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致公党济南市委会以“泉城致行”品牌建设为抓手,把中心所在、大局所需与致公党所长结合起来,创新打造“致行·议政”“致行·服务”“致行·聚才”三大特色工程,推动参政履职工作实现跨越提升。
高点定位强根基,构建品牌建设“四梁八柱”。战略引领明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将“泉城致行”品牌建设纳入致公党济南市委会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一年打基础、两年树品牌、三年创一流”的阶段性目标。建立由主委牵头、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专委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品牌建设格局。文化赋能聚合力。深度挖掘泉城文化内涵,融入品牌建设全过程。设计“泉城致行”专属标识,以喷涌的泉水意象象征履职活力,以红色印章代表政治责任。创办《泉城致行》工作简报,开设“致行风采”专栏,营造全员参与品牌建设的氛围。机制创新提质效。建立“双周协商”“季度议政”“年度调研”常态化机制,制定《“泉城致行”参政履职工作考核办法》,将品牌建设成效纳入济南致公党基层组织和党员年度考核体系,激发履职积极性。
多维联动促发展,打造特色履职“三大工程”。“致行·议政”工程建真言献良策。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组建10个专题调研组,开展“行走的协商”系列活动。创新“致公党济南市委会出题、基层领题、专家解题”工作模式,形成60余篇调研报告。打造“泉城致行”商量工作室,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等议题开展跨界对话,促成10余项政策建议落地实施。“致行·服务”工程办实事惠民生。设立“致公专家工作站”,组织医疗专家开展义诊活动30余场次,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实施“乡村振兴致行计划”,在平阴县孝直镇付庄村建立“致公科技助农基地”,协调致公党党员、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带动村民增收400万元。创新“侨海直通车”服务模式,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协助引进“双招双引”项目10余个。“致行·聚才”工程汇众智凝共识。实施“致公菁英培养计划”,建立导师制培养机制,近年来多层次、多渠道培训致公党党员800余人次。打造“泉城致公讲堂”学习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10余场。建立致公党党员“成长档案”,将履职表现与评优评先、实职安排直接挂钩,推荐140人次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0余人担任特约监督员、监察员、审计员,举荐20余人进入市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守正创新结硕果,书写参政履职“泉城答卷”。品牌效应持续彰显。致公党济南市委会荣获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致公党先进集体”“社会服务先进集体”“组织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市委会机关荣获“致公党机关建设全国‘十佳’模范机关”称号,连续3年获评济南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奖。履职效能显著提升。近3年,致公党济南市委会共提交议案、提案36件,社情民意信息600余篇,其中86篇被全国政协、致公党中央采用。5名党员荣获致公党中央表彰奖励。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通过“泉城致行”品牌建设,致公党济南市委会与政府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为推动济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利用“致公·同心——留学人员创业之家”“致公之友”等平台创新开展“海外侨胞看济南”活动,吸引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侨胞参与,增进了海外侨胞对中国立场、中国方案的了解、认识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