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关于我市公共卫生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设建议

发表时间:2021-08-10    阅读次数:4002

市政协委员,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科科长,农工党安庆市医卫联合支部主委潘贵霞反映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1.7亿例,每日新增大量病例和死亡病例,病毒在全球出现了大范围的变异2021年以来国内多地先后出现本土的传播疫情,存在各种防控风险,一是境外输入风险。当前全球疫情高发,疫情呈现扩散蔓延趋势,特别是印度等我国周边国家疫情形势急剧恶化,同时南亚、东南亚的部分国家疫情反弹也十分的迅猛,后续走势有待密切观察。这波疫情中还出现了多种变异病毒,传播力更强,外防输入的风险和压力存,不断增大。二是局部反弹风险。广东发生本土局部聚集性疫情,有病例密接、次密接推送我市协查,中风险地区来返我市人员,局部反弹风险持续存在。三是冷链传播风险。2021年1-3月,海关总署共通报进口冷链食品样本内外包装核酸阳性近30次。国内多地在汽车零部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我省六安市的一起新冠疫情,是由外籍货轮上货物带入我国辽宁营口,后感染人引起六安本地疫情和传播。四是思想麻痹风险。疫情防控督导检查暴露出基层组织、单位和干部群众存在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防控意识时强时弱、防控措施时紧时松。就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我市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立稳固的长效机制提出意见建议如下

一、我市公共卫生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设仍还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1、数量不足。市、县(市、区)疾控中心核定编制数491人,配比1.18491人/416.5万人),目前在编在岗378人,配比为0.91378/416.5万人),2020年有所提高,但与国家《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省(区、市)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1.75人的标准还是有

2、技术人员学历档次偏低经过一年时间的更替,疾控系统的人员学历还是偏低,研究生占1.04%,本科40.25%,专科31.33%,专科及以下24.27%。

3、技术职称提升慢:据统计,全市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仅占7.26%(疾控中心8.59%),中级38.46%,初级33.68%,无职称21.21%。

4、机制不活。每年下达卫健系统的招聘计划较少,加上招聘条件限制,许多公共卫生单位很难招到合适人才

公共卫生单位人员工资水平显著低于同级医疗单位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缺乏激励政策和措施,难以调动职工工作热情积极性,如新冠疫情防控一线流调人员补助,特殊事项、环境、时间监测人员加班,新冠疫苗运送加班,发生重大疫情,节假日处理疫情等等都不能或不能按标准补助加班费(处理费);防疫人员特殊岗位津贴2020年调整到现在也没有落实等2020年市、县疾控中心按常规程序招聘,出现报考人员少,招不满现象。现有人员队伍不稳定,疾控中心新招进来的年青人,大多数又在准备再考到其它单位,或是研究生跳槽,难以留住人才。技术人员结构也难以解决

(二)经费保障不足

1、工作经费保障不足。各级疾控机构日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还是依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地方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如望江县在编人员工资差额拨款;新冠疫苗储运经费;下步新冠疫苗接种扩大到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老年人,异常反应可能会不断增加,调查、诊断、处理等经费无法解决。还有如各级从业人员免费健康体检,2020年以市区为例体检2万多人,按每人次最低50元计算需100万,财政只拨50万元;2021年1-6月体检人数已达1.2万人,财政拨付55万,目前我市又正在创建省级、国家级卫生城市,以后的体检人数会越来越多,财政拨付的经费远远不够,缺口很大。

2、聘用人员工资得不到保障。由于招不进人、留不住人,工作需要,全市疾控系统共聘用了104名工作人员,各单位没有自主创收收入,这些人员工资保险等都无法得到合理保障。

3、技术装备落后。高水平的疾病防控工作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疾控中心目前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依靠走访、询问、函告等原始方法开展,缺少技术侦查和执法干预手段。如应急指挥中心、作战指挥系统,内外监控、人脸比对支付信息顾客登记信息外卖平台数据等无法获取。

(三)城区公共卫生机构设置不规范

迎江、大观区虽然分别设置了疾控机构,但机构设置不统一,2020年也招聘了工作人员但疫情处置能力薄弱,不能满足当前公共卫生工作需要。经开区、高新区均无具体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亟需完善。

(四)工作机制不健全

1、疾控协作机制不完善。疾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有关部门、单位的密切协作,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疾控中心“单兵作战”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防控实效。例如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医疗机构仍是“重医轻防”,出现传染病人管理不到位;由于接触传染病人会增加感染风险,传染病人治疗上又没有特殊优势,大多数人都不愿去感染科,导致各级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紧缺。

2、工作推进力度有限。疾控中心只是卫健委下属的卫生事业单位,没有行政决策权和执法监督权,既无法制定防病保障政策,也无权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在疫情防控处置、传染病医保政策制定、医疗机构防控任务落实的过程中,疾控中心只能从业务角度提出指导意见或工作建议,推进落实的力度有限。

当前在抓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他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五)六安市发生的新冠疫情启示

1、病例传代多次导致疫情扩散,2021年5月13日-22日六安市新冠疫情共累计报告20例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共发生三代病例,即一代病例15例,二代病例4例,三代病例1例

2、医院和诊所未能及时发现首例病例,当地三甲医院对就诊的发热首例病人,第四次就诊才想起要做核酸检测(5月8-12日),发现其阳性,5月13日首次报告感染者该病人期间还到个体诊所就诊,也未转诊报告。

3、流行病学调查质量差,自行上报核酸检测阳性2例,通过全员筛查发现2例但未在密接管控人群内。

    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一旦落实不到位,六安市的事件很快会在别处发生。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加强我市公共卫生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设对策建议

(一)加强疾控队伍建设。

1、建立常态人才招聘机制。目前疾控中心是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市、县级编办尽快科学核定编制比例5年内对照国家标准(每万人口1.75)足额配齐。依据疾控机构编制空缺情况,应尽早尽快启用绿色通道模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配齐市、县(区)疾控队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也应配备适量公共卫生人员;乡镇卫生院,村、社卫生服务中心配齐基层卫生防疫人员;按(国卫人发〔2021〕13号文件政策,妥善解决人事代理的聘用人员。明确机构的岗位标准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人员,杜绝“关系户”现象,确保疾控专业队伍结构合理、后继有人。

2、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激励机制,增强疾控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国办发〔2015〕1号)和《关于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印发国卫人发〔2021〕13号)两个文件要求,一是落实工作待遇对传染病防治人员“要制定调整相关津贴和临时性工作补助的具体办法”。市人社、财政、卫生健康部门应制定相应执行政策,保证津贴、补贴及时落实到位,所需经费由财政部门保障;二是维护身心健康;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四是创造安全的执业环境;五是弘扬职业精神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宣传力度,发掘先进典型,及时开展奖励和表彰。确保疾控队伍稳定。利用“安医、皖医、蚌医”实习基地的优势,逐步培养一批具有地方影响力的中高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3、市、区两级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借蚌埠市经验,市、区疾控管理体制采取“分级管理”,市疾控中心负责对市区疾控工作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采取跟班学习、挂职锻炼、业务轮岗培训等方式将区级技术人员纳入市疾控中心统一业务培训范围,参照“医联体”模式组建一体化技术队伍,推动市疾控中心技术力量下沉,提升市、区两级疾控技术力量。

(二)健全财政保障机制

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体系的倾斜,疾控中心是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所有经费支出应全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工资、特殊津贴、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等)。争取到的设施装备和事业建设项目,市财政全额配套到位。为确保市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工作顺利开展,市财政应逐年增加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经费。增拨经费主要用于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添置、检测检验试剂耗材采购、常见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办公用品维修维护更新疫苗储存、冷链运转、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理等。

(三)理顺相关工作机制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间的联系协作,医疗、疾控、基层卫生等机构之间建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高效落实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医”“防”无缝衔接、高度融合。落实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在日常疾病防控中的主体责任,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提高疾控机构工作地位,将疾病防控工作纳入政府对各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建立考核监督长效机制。对于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行“一票否决”。

(四)提升疾控专业技术能力

1、建立全市疾控信息系统。随着大数据、云技术的运用,尽快建立功能健全的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传染病、慢性病、环境卫生、学校卫生、预防接种等子系统,既可与国家信息系统对接,又可与医院HIS系统进行传染病数据共享。借鉴蚌埠市电子化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经验,市疾控中心指导医院利用电子病历系统设置传染病报告拦截功能,并建立传染病患者信息自动提取及统计模块,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效率

2、建立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包括应急指挥系统(与单兵系统连接,视频指挥现场调查工作)、救灾防病评估系统(无人机高空数据采集)、应急物资管理系统以及应急监测系统等集成应急指挥平台。

3.建立重大传染病面对面流调系统。近年来,埃博拉、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等新发传染病发生,应急需建立流调人员与病例间的在线化流行病学调查系统,实现对病例的快捷、精准流调,以查明传染来源、可能的传播途径、控制隔离密切接触者,为新发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宣传

1、新冠疫苗接种。主流媒体还要全方位向老百姓宣传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并有效告知接种新冠疫苗的注意事项。

2、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通过主流媒体、社区、自媒体、宣传栏等多途径加强防病知识宣传。如进入公共场所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出示安康码;勤洗手,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自觉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等。

版权所有: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2009-2016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皖ICP备110095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