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关于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4-05-07    阅读次数:160

提及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现在更多的做法是针对用户端,如严禁入户、要求规范停放等。但事实上,这些治理难题不能都交给居民来解,更不能依靠居民的主观意愿和道德感来解决。

保障电动自行车安全,对城市交通和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区升级,利用科技手段“阻”车上楼,是“堵”;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使居民没有再推电动车入户的理由,是“疏”。要解决电动自行车在住宅区的充电安全,必须疏堵结合。

为此,建议:

一、利用小区内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创造空间设立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绿化率大于30%的小区,可经业主委员会讨论通过,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将超过30%绿化率的部分绿地改建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充电矛盾突出的小区可酌情放宽绿化率的限制,解决群众切实难题。小区内边边角角以及一些破损失修的景观设施,可以多元化、灵活性的设立或改建充电设施。

二、按照“充(换)电柜为主,充电桩为辅”的原则试点建设公用充电设施。

充(换)电柜大大节约占地面积,可以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充(换)电服务。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快速推广投资建设,政府对居民用户予以一定的电价补贴,对投资建设也予以政策支持,让居民充电上柜方便实惠。

三、利用小区周边的市政公共空间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请”电动自行车出小区。

对无固定停放场所、无电源条件、场地资源紧张的居住小区,鼓励结合路侧停车及电源条件,研究在小区周边有条件的公共场所、边角地、桥下空间及支路、次干路,按照“充(换)电柜为主、充电桩为辅”的原则试点建设公用充电设施。具体可引入外部资本建设,并由当地街道(乡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撰稿/初审:苏小晖 复审:姜力维 终审:储登界


版权所有: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2009-2016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皖ICP备11009532号-1